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這個詞源自 1938 年的英國舞台劇《Gas Light》,以及其後的電影改編(1940 年英國版與 1944 年美國版)。劇情描述一名丈夫透過操縱環境(例如調暗煤氣燈的光線)並否認妻子的感知,使她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知覺和理智,最終喪失自信並陷入精神崩潰。

 

這個詞後來被心理學界借用來描述一種**心理操縱(manipulation)**的行為,特別是在親密關係、職場或社會互動中。煤氣燈效應的核心特徵是操縱者讓受害者對自己的現實感知產生懷疑,進而對自身的記憶、情緒或判斷失去信心。

 

*典型的煤氣燈操縱方式:

1.否認事實:即使證據確鑿,操縱者仍堅決否認某件事發生過,例如「這從來沒發生過」「你記錯了」。

2.扭曲事實:改變事實的細節,讓受害者感到困惑,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如「你當時根本沒說這句話」。

3.轉移責任:讓受害者認為問題出在自己,例如「你總是太敏感」「你想太多了」。

4.製造矛盾資訊:一會兒表現支持,一會兒又批評,讓受害者精神上無法穩定。

5.隔離受害者:讓受害者與朋友、家人疏遠,減少外界支持,使其更容易受到操縱。

 

*為什麼稱為「煤氣燈效應」?

在原劇情中,丈夫偷偷降低煤氣燈的亮度,當妻子察覺燈光變暗時,他卻堅持否認,讓她覺得是自己產生錯覺或記憶混亂。這正好象徵了心理操縱的過程——透過操縱現實與受害者的認知,使其逐漸失去對自己的信任,最終完全依賴操縱者的說法。

 

如今,「煤氣燈效應」已成為一個普遍的心理學術語,經常用來描述情感虐待、人際操縱、甚至政治與媒體話術等情境。

AI畫/哲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煤氣燈效應 心理操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哲哲 的頭像
    哲哲

    轉彎 . 小角落

    哲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